隨著2025香港藝術月將香港變成一個充滿活力的文化中心,遊客紛紛湧向畫廊和博物館尋求藝術靈感。然而,每場成功的展覽背後都有一個經常被忽視的元素:策略性照明。合適的照明不僅能讓藝術品清晰可見,還能為藝術品注入生命,引導觀眾的體驗,揭示藝術家的真實意圖。
聚焦:M+ 博物館
M+ 博物館充分體現了照明的變革力量。在 MEGS Lighting 公司的 Adam Meredith 的指導下,燈光設計經過多年的演變,以平衡建築師對流通空間的願景與 33 個不同畫廊環境的策展需求。

該項目展示了定制在博物館照明中的重要性。 威廉士及 ERCO 與設計團隊密切合作,開發出統一的裝置,這些裝置足夠靈活,儘管面臨不同的建築挑戰,但仍可以在建築物的任何位置使用。經過大量的測試和模型驗證後,Parscan 24 瓦聚光燈最終因尺寸、重量和多功能性的理想組合而被選中。
這種周到的方法創造了在「客觀接收」和「戲劇性展示」技術之間無縫過渡的空間 - 對極簡主義作品使用統一的牆面照明,對特色作品使用精確的重點照明 - 同時在博物館的各個展覽區域保持適當的保護水平。
在M+,安東尼·葛姆雷(Anthony Gormley)的“亞洲領域”裝置藝術——由80,000個精心排列的兵馬俑組成——提出了獨特的照明挑戰。藝術家規定了對照明的精確要求,包括特定的亮度等級、色溫值和單獨的燈具控制能力。考慮到藝術品完全安裝後照明燈具將無法使用,威廉士和 ERCO 攜手設計團隊實施並調試了 Casambi 的無線控制系統。事實證明,這種解決方案非常有價值,它允許在不物理接觸燈具的情況下持續調整照明環境,確保在整個展覽期間能夠保持藝術家的精確視野,同時保持這個大型裝置的完整性。
戰略藝術照明的價值
當藝術遇到合適的光線時,其結果不僅僅是可見性,而是一種啟示。最成功的藝術空間明白,照明不僅僅是功能性基礎設施,也是連結藝術意圖和觀眾接受的關鍵詮釋工具。透過將照明作為展覽設計的一個組成部分而不是事後考慮,機構創造了藝術可以真正交流的環境——增強文化意義,同時透過增加出席率、擴大訪客參與度和提高銷售潛力來提供切實的商業利益。
